2019-07-11 18:44:24 華龍網-重慶日報
貫徹落實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這一重要指示精神,重慶文旅有何具體措施?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抓好落實,一鼓作氣,頑強作戰,越戰越勇,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如何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文化旅游發展事業中去,做好“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文旅“答卷”?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旗。
實施“六大攻堅工程”
做好文旅扶貧
重慶日報:現代旅游業是融合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涉及面廣、關聯性強、帶動力大,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請問,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上,重慶文旅如何發力?
劉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后,我們第一時間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一體化學習、一體化貫徹、一體化落實,切實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果。
文旅扶貧是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與其他扶貧方式相比,具有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的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帶動作用。
去年,在全市旅游發展大會上,我市明確提出打好“鄉村”牌,把發展旅游與振興鄉村結合起來,把田園風光、秀美鄉村變成聚寶盆。目前,全市建成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景區景點3000多個,鄉村民宿和農家樂2萬多家、休閑果園及農莊7500多個;全市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130萬人,其中帶動農民就業100萬人,帶動33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文旅賦能,重慶鄉村正在向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魅力蝶變。
重慶日報:有效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需要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有何打算?
劉旗:下一步,我市針對14個貧困區縣將繼續實施“六大攻堅工程”——提檔升級文化陣地設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指導扶持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持續發展培育文化產業、提升人才隊伍建設素質。
針對18個深度貧困鄉鎮,繼續實施“三建六送”項目,年內將完成10個深度貧困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100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并利用文化旅游扶貧直通車為深度貧困鄉鎮送流動文化服務,以及輸送游客、購買當地農副土特產品,助農增收。
深入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支持貧困區縣有條件的景區創建國家A級景區;指導貧困鄉鎮包裝旅游商品,并納入“重慶好禮”。
深入推進魯渝扶貧協作,與山東省互動開展“魯渝共建非遺扶貧培訓成果展暨‘十萬山東人游重慶’活動”;建立魯渝扶貧協作援建項目備選庫,邀請山東文化旅游企業到貧困區縣投資。
推動對外交流與合作
打造國際知名文旅目的地
重慶日報:貫徹落實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有何思考?
劉旗:旅游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渠道,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文旅必須肩負起應有的責任。今年1—4月,我市接待入境游客95.37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6.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8%和18%,文旅事業促進對外開放的作用日益凸顯。
重慶將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進一步梳理完善對外開放體系內容,搭建完善對外交流展示平臺。
具體為: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擴大“朋友圈”。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動合作項目化、事項化,促進重慶與相關國家(地區)及地方省市州開展政府間、行業間等深層次交流合作。積極參加并依托“一帶一路”相關國際性會議、論壇、研討等交流活動開展重慶文化旅游推介,多方位展示重慶文化旅游形象,提高重慶文化旅游對外交流合作水平層次。
完善重慶文化旅游對外開放體系。大力發展入境旅游市場,制定完善《入境旅游三年行動方案》,為全市入境旅游市場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盤活利用重慶文化旅游外事資源,積極拓展文化類院館、文物舊址、文化設施、文藝演出等文化資源的市場功能,打造“重慶文化旅游國際會客廳”;加快籌建重慶文化旅游國際交流中心,支持境內外文化交流機構和展示項目落地重慶,提升對外交往輻射范圍等。
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工作力度,優化完善“三峽”“山城”等五張牌的包裝策劃,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到重慶入境旅游重點客源城市設立重慶文化旅游境外推廣中心,開展精準營銷、定向推廣;加大“請進來”力度,積極邀請境外文化、旅游機構、企業等單位到重慶踩線、考察;辦好第二屆全球旅行商大會等,搭建重慶文化旅游展示+采購交易+交流合作國際平臺。
擔當上游責任
筑牢生態屏障
重慶日報:貫徹落實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這一重要指示精神,重慶文旅將怎樣肩負起上游責任,有何具體措施?
劉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聚焦打好“三峽牌”,突出高峽平湖壯麗景觀和歷史文化厚重底蘊,彰顯“壯美長江·詩畫三峽”主題,打造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成為子孫后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家底”。
強化規劃和政策引領。編制《“大三峽”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從市級層面加強對“大三峽”區域旅游發展的統籌指導、規劃引領,務實推動一體化發展。制定《長江三峽流域(重慶)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態保護理念,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長江流域重慶段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體系,全面利用開發文化資源,有效促進本區域各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傳承和創新創造性發展,促進本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和發展,形成綠色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推進打造“大三峽”旅游集散中心。主要依托萬州鐵、公、水、空立體交通優勢,支持萬州建設“大三峽”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大三峽”旅游服務水平。
提檔升級旅游產品。抓好現有游輪產品提檔升級,積極發展環保型“水上巴士”觀光快船,建設以萬州為中心的“水上巴士”站,培育世界內河游輪旅游精品;打造精品旅游景區,加快沿江精品景區擴容和提檔升級,推進兩側腹地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培育打造一批精品景區、旅游度假區,構建“一干多支、水陸并進、江岸聯動”的旅游空間格局。
培育旅游精品線路,加強旅游線路產品策劃設計,豐富和優化三峽游輪旅游產品線路,培育“大三峽”自駕旅游環線,發展特色、多元化的旅游線路;開展一體化宣傳推廣,面向全球、緊貼市場,講好三峽故事、做好三峽旅游包裝,擴大“大三峽”旅游影響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