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cuktj"></object>

    <code id="cuktj"></code>

    <th id="cuktj"></th>

  1. <big id="cuktj"></big>

    <th id="cuktj"><option id="cuktj"></option></th>

      首頁 > 文旅大咖說 > 正文

      魏小安:冷靜看待開放后的旅游市場恢復,宜“穩”不宜“急”

      2023-01-05 12:01:18 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 魏小安

      常疫情時代,旅游從業者一切的決定還是要跟著疫情感染情況走。

      \

      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國旅游協會指導,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主辦,旅游新媒體聞旅承辦的“展望2023·休閑對話”活動成功舉辦。本活動聚焦未來旅游市場復蘇節奏及趨勢,聚焦大眾旅游出行新需求的預測,以及周邊短途旅行市場的變化和機會等,聞旅邀請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領導、一線業者等共聚一堂、深度交流。

      其中,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在分享觀點時表示,新冠疫情與2003年時非典疫情完全不同,管控措施取消后,疫情傳播帶來的后續影響還會持續,未來也沒有后疫情時代,只有常疫情時代,面對旅游行業的恢復期業者需要“冷靜”,一切的決定還是要跟著疫情感染情況走。

      他預計,市場恢復將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元旦春節經歷一波感染高峰,預計2023年3月份會逐步平穩,旅游業不會有太大的恢復表現;第二階段是4-6月,疫情傳播會平穩一些,市場恢復加速但也不是全面恢復,城市大休閑以及鄉村微度假會恢復的更快一些,傳統旅游企業面臨壓力還會比較大;第三階段是6月之后,如果傳播的病毒株沒有新變異,大眾對于疫情感染的接受程度更強,不再擔心重復感染或是后遺癥,那時候旅游信心真正重建,旅游才有可能迎來快速恢復期。

      \

      以下為魏小安分享全文:

      12月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十條”,我當時就有一個感覺,我們不宜盲目,不宜沖動,不宜背黑鍋,所以寫了一篇短文,也希望提醒一下行業,因為我們再也折騰不起了。

      再說回旅游業,已經苦熬到這個程度,不要再折騰,從 12月7日到現在半個月時間過去了,這半個月應該說是疫情“海嘯”,是至暗時刻,當然這都符合規律,從全世界各個國家來看都是如此,所以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

      這和2003年非典完全不同,非典那年6月24日國務院就宣布疫情結束,現在誰敢說疫情結束這句話?而且說到底我感覺我們沒有后疫情時代,只有常疫情時代,疫情會長存,我們將和疫情共存。這是判斷2023年趨勢的根本性導向。

      \

      只不過現在防疫指揮棒轉向,從防感染轉到防重癥,從控制疫情為上轉向拼經濟,各個部門和地方的行為也就變了。拼經濟一定意義上各地也開始了競賽,看誰開放最快。

      這個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從旅游角度來說,這未必是有利的態勢。所以很自然,我們要判斷2023年趨勢的根本,也還是按照疫情現實情況走。所以我始終不贊成后疫情時代,我始終擔憂這會有很大的錯誤導向,我們需要研究的是疫情長存形勢下,應該怎么辦。

      按照現在醫療專家的判斷,將來新冠病毒將會轉向季節性感染、區域性感染,就像流感一樣。到那個程度,威脅沒有那么大了,但是還客觀存在,也就是常疫情時代,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

      第二從發展態勢來看,也要跟著疫情走。我的大體判斷,3月份以前踏踏實實待著,啥都干不了,這個時候越折騰越死。中央希望大規模復工復產來解決經濟問題,但是旅游不能大規模復工復產,也不可能做的到。

      \

      1月份趕上元旦和春節,會有大規模人口流動,2月份一定又是一個感染高潮。情況會是現在感染高潮還沒過去,下一個感染高潮又來了。到了3月底,疫情大體上可以消停一點,這是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4-6月份,這時候也不是全面復蘇。4-6月份很可能就像前幾年一樣,大家覺得疫情危險小一點,城市大休閑和鄉村微度假會大規模的復蘇。畢竟現如今收入到了這個水平,中產階層這么多,旅游需求會是一種剛性需求。這種剛性需求在4-6月份的體現,主要還是城市大休閑和鄉村微度假。這個階段旅游市場就可以緩過一口氣,但對于傳統旅游企業,這口氣還是緩不過來。

      比如說旅行社、酒店、景區,這些傳統旅企還要再等,但是營地、民宿、溫泉,包括度假地,最好恢復機會就來了。

      \

      到了第三階段6月份以后,大家已經習慣于常疫情,而且大眾不再恐怖了,也不會恐慌了?,F在大家還是會關注死亡率,害怕被感染,重復感染等,擔憂仍在。需要時間等大眾心態都不恐慌了,長途旅行才能開始快速復蘇。

      當社會心態穩住了,大家也知道責任歸己了,6月份之后旅游市場有可能全面復蘇,但也只是有可能,還要看疫情的后續變化,可以預測至少明年的日子應該比今年好過。

      回顧這三年疫情,最難過的就是2022年,本來大家還認為2022年有希望了,后來發現人勝不了天,人定只能“順天”,怎么解釋?人只要順天自己就能消停一點,能消停一點就能有活路。

      所以二十大之后,尤其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字當頭,穩經濟、穩就業、穩物價,穩中求進。這在各個行業都是一樣的。旅游行業首先得求穩,所以在這個時候,尤其是供給端,跟著需求走,不能猖獗,不能高調,不能發暈。

      \

      之前為什么寫文章給行業“潑冷水”,就擔心大家一發暈,元旦、春節又一個感染高潮起來,所有“臟水”潑到旅游行業上,沒必要,這是我的一個判斷。

      嚴格的說我們現在不缺供給,只要需求能起來,產品供給馬上就跟進,只不過產品與需求不太容易同步,能夠和需求同步的是城市大休閑和鄉村微度假,但是傳統旅游企業的供給態勢和供給方式很難同步。

      我倒是希望2023年能像2020年或者2021年,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還有北方,還能有活路,就怕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另一個復蘇態勢的判斷是區域性和季節性。從區域性來說,現在來看南方比北方情況好,南方的疫情也比較溫柔,以淮河劃界,淮河以南秦嶺以南,可能恢復的情況好一些,淮河以北,可能恢復情況就差一些;還有一個季節性,基本上到了2月份兩廣地區將會是春暖花開的感覺,北方到了4月份氣候才能回暖,會有一個季節性的時間差異,方方面面的情況都考慮到,對接下來市場復蘇形勢的判斷才會更準確一點。

      \

      我也總結了五點與大家分享:

      一是一個根本,也就是中國式旅游現代化,這是二十大報告給全行業提出的題目。文旅融合只是其中之一。

      二是兩個要點。一個要點是傳統旅游企業轉型,對像首旅集團這樣大集團來說最重要,大集團有上千億資產,不轉型怎么過?第二個要點是新業態創新,現在很多新業態其實就是走的老路,這種新業態沒有多大意思。

      第三是要跟著疫情走,從“陽關三疊”到“三陽開泰”,北京現在“正陽門”,全國即將“艷陽天”,大家共走“陽關道”,說點好玩的話。

      第四是四道防線,步步為營。這也是決定明年旅游形勢的重要因素。第一道防線是社會,這條線基本上已經崩塌了;第二道防線是醫院,醫院防重癥,現在正是高度緊張;第三道防線是家庭,第四道防線是自身。這四道防線步步為營,如果這一關能過去,整個社會心態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

      第五是“五變”,要關注變化以變應變。這五變分別是消費變,是短變長變,是暫時的變還是永久的變,要看,但是消費都在變。

      其次產品變,是眼前的還是長遠的,是一時的還是能夠影響根本的。我現在看準的一個是城市化休閑,它的背景是城市有機更新,是城市建設到了這一步必須要整,所以城市大休閑一定起來。第二個就是鄉村微度假,這是和鄉村振興大背景連在一起的。至于其他的即使它能發展,賽道也小,解決不了行業的根本問題。但是需要關注,因為中國這么大市場規模,每一個很小的百分比都是很大的絕對量。

      第三個變是方式變,包括運營方式、建設方式、開發方式都要變,尤其是思維方式更要變。

      第四個變就是戰略變,這就不多說了。

      第五個變是目標變,很多人關心市場什么時候能恢復到2019年的巔峰狀態,我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為什么要恢復到2019年?我們的目標與疫情前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叫幸福產業,叫文旅融合,中國式旅游現代化也是5個方面,這是我們的目標。所以目標變化了,統計體系要變,思維方式要變,再追求多少人沒有太大意義,14億人口動一下就幾十億的數字,核心問題是花了多少錢,花多少錢才有實際意義。

      \

      作為消費者來說,錢能夠很痛快的花出去還高興,很重要,作為地方目的地來說,能夠有真正的收入也高興。所以很自然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調整。以上五點中,三、四是過渡,但一、二、五是根本。

      本文作者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會長魏小安,內容源于“展望2023·休閑對話”圓桌對話。

      (文中圖片均來源于攝圖網)

      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新旅界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摘錄或轉載的第三方內容,僅為分享和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場,也無法保證其真實性,轉載信息版權屬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更多 一周熱門 更多 品牌欄目
      更多 品牌活動
      更多 文旅高層說
      更多 文旅大咖說
      更多 評論員專欄
      • 吳志才

        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導,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鄉村振...

      • 趙晉良

        新旅界特約評論員,暨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從事主題公園研究及相關工作12載,現就職于中國旅...

      • 余良兵

        現任永行資本董事總經理,負責消費升級各細分行業的投資。此前曾長期服務于中青旅,曾先后負責投...

      • 曾博偉

        博士,長期負責中國旅游發展戰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執筆起草眾多國...

      男人看的黄色视频免费看|天天曰天天添天天搞|91AV黄污不卡片|高清FreeXXXX性国产高
      <object id="cuktj"></object>

        <code id="cuktj"></code>

        <th id="cuktj"></th>

      1. <big id="cuktj"></big>

        <th id="cuktj"><option id="cuktj"></opti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