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cuktj"></object>

    <code id="cuktj"></code>

    <th id="cuktj"></th>

  1. <big id="cuktj"></big>

    <th id="cuktj"><option id="cuktj"></option></th>

      首頁 > 文旅快訊 > 正文

      戰略重組、更換高管、裁員7000人,迪士尼開始“撥亂反正”

      2023-02-23 15:21:30 新旅界 姚竹君

      這一系列的變動,可謂是重新回歸的迪士尼掌門人羅伯特·鮑勃·伊格爾對迪士尼的一次“撥亂反正”。

      美國當地時間2月8日,迪士尼發布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該季度營收235.12億美元,同比增長8%,高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233.9億美元;凈利潤為30.43億美元,同比減少7%。

      但真正引人矚目的并不是迪士尼“略好于預期”的財報成績,而是隨后公開的一系列堪稱“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削減成本:削減55億美元的成本,其中削減內容成本(不包含體育)30億美元,非內容成本25億美元。同時,在人力方面裁員7000人;

      戰略重組:圍繞創意力重塑公司,取消“傳媒及娛樂發行”部門,將發行權收歸創意負責人;將所有業務分為“迪士尼娛樂”和“ESPN及體育內容”和“迪士尼公園,體驗和產品”三大板塊,并調整了部分部門的領導人。每個業務部門的領導將對創意開發、市場營銷、技術、銷售和分銷負有全面的運營控制和財務責任,并負責推動全球業務效率。

      恢復派息:年底前恢復對股東的派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紅利。

      細分到具體業務上,在2023年,迪士尼還將調節現已大幅上漲的票價與年票價格,把主題公園內部分變為收費項目的基礎服務變回免費,并提升服務質量;調節流媒體業務的經營策略,以實現實際盈利為目標,而非單純追求用戶增長,且對出售旗下三大流媒體平臺之一Hulu持開放態度。

      這一系列的變動,可謂是重新回歸的迪士尼掌門人羅伯特·鮑勃·伊格爾對迪士尼的一次“撥亂反正”——取消疫情期間擔任CEO的鮑勃·查佩克在前兩年間對主題公園和流媒體做出的一列變動,改回原樣。迪士尼希望,能夠藉此重豎品牌口碑,整體性降本增效,加速盈利,恢復投資者信心。

      \

      迪士尼近期股價波動 圖源:雪球截圖

      事實也證明,投資者對此非常買賬:公布這一系列措施后,迪士尼股價一度大漲近10%??梢娺@樣的調整他們期待已久。

      查佩克的經營策略為何會對迪士尼主題公園業務的口碑、流媒體業務的盈利和企業投資者的信心造成如此之強的負面影響,以至于本人被罷免、伊格爾臨時重回臺前?或許,可以從以下三個部分一窺究竟。

      主題公園:錢賺到了,“魔法”沒了

      迪士尼的主題公園業務除了受到疫情嚴重沖擊外,表面看似乎并不像流媒體那般有那么多曲折故事可講。而且相反,在疫情前,它的業務一直蒸蒸日上,疫情后也幾乎是第一時間便擺脫了各種負面影響,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而后者,正與查佩克的經營策略高度相關。

      查佩克在主題公園業務上的經營策略,一言以蔽之便是“提高人均消費”——接待的人數不求更多,但要讓入園的每個人,都盡可能花更多的錢。2021年年末財報中迪士尼就提及,與上一年相比美國本土迪士尼公園的游客人數下降了17%,但游客人均消費增長了17%,幾乎是前十年平均年增長率的三倍。2022年5月份,查佩克曾告訴投資者,消費者在迪士尼主題公園的消費比疫情爆發前增加了40%。

      為盡可能提升人均消費,迪士尼樂園內的酒店、園內餐飲價格大幅度調高;停車、拍照等免費服務全部轉為收費;Genie+和LightningLane兩個付費快速排隊通道系統出現,令企業得以增收快速排隊費;年卡被取消,更多遠道而來更具消費熱情的旅游者取代了“只是來逛公園的??汀?。(更具體的措施與解析,可參閱新旅界對迪士尼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的分析《復蘇紅利還是薅羊毛?剖析迪士尼樂園業務業績暴漲背后的“騷操作”》)

      \

      制圖:新旅界

      疫情后人們不惜一擲千金也要去迪士尼“體驗夢幻國度”的強烈渴望,讓這一系列“薅羊毛”措施取得了奇效。本季度,迪士尼“樂園、體驗和產品”部門的營收和利潤雙雙創2019年以來的新高,營收達87.36億美元,同比增長21%,比成績最好的2019年一季度高出15%;凈利潤達30.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比2019年一季度高出20%,比公司整個季度的凈利總額都要高出1000萬美元。

      財報表示,業績的顯著提升,得益于入園人數增長、酒店入住間夜增加和郵輪業務的恢復,三者的同步復蘇使得其本土的主題公園與海外的巴黎迪士尼樂園在游客數量上有顯著回升;而調高的酒店房價、Genie+和LightningLane兩個付費快速排隊通道系統的存在帶來了可觀的人均消費的增長。

      但“賺到錢”的另一面,是美國本土民眾的強烈不滿。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50年里,迪士尼樂園的門票價格攀升了將近40倍;另外,美國本土迪士尼樂園的消費者中,有18%的人是借錢前往的。誠然,美國整體經濟情況等客觀原因對此有更大影響;但查佩克的措施,也確實或多或少地加重了美國民眾享受迪士尼的快樂時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有許多消費者認為,在收費項目激增、物價大幅度上漲的同時,迪士尼的服務質量并沒有同步上漲。

      \

      失望的消費者,這樣的留言還有許多條。圖源:insidethemagic.net

      這份“不近人情”也對消費者造成了強烈的感情傷害:畢竟迪士尼對美國人而言不僅是一個企業,也是一種文化、一場夢幻、一份溫度,是重要的情感寄托。而這樣赤裸地、毫不顧忌對消費者的情感傷害的“薅羊毛”行為,令許多消費者對迪士尼感到失望和憤怒。一些過激的反對者甚至定制了“查佩克殺死了魔法(ChapekKilledTheMagic)”的文化衫。

      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伊格爾也認為,他的繼任者專注于迪士尼的流媒體業務,“損害”了公司的主題公園和電視部門。他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查佩克這樣的做法是“扼殺公司的靈魂?!?/span>

      \

      圖源:迪士尼官網(disneyworld.disney.go.com)

      為此,在重新上任后,伊格爾推出了許多安撫消費者的措施。根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的報道,2023年1月11日,迪士尼主題公園董事長喬希?達馬羅(Josh D’Amaro)致函員工,宣布迪士尼將恢復免費服務?,F在,游客又可以免費下載坐過山車時被拍下的照片,享受免費停車的適用情況、年票和低價票的適用天數也將大幅增多。之后類似的措施還將陸續推出。對此,許多消費者的反應是:“魔法終于回來了?!?/span>

      這是一場很難評判對錯的改革。從企業的角度,盡可能提升人均消費、開發更多二消項目無疑是巧思,這些措施對業績增長也起到了切實的推動效果;但其對品牌與國民情感的損害也貨真價實?,F在的迪士尼所需要做的,可能就是在增加盈利、填補疫情期間的巨大損失與呵護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與情感之間取得一個艱難的平衡。

      流媒體:高成本低價格

      流媒體在查佩克繼任CEO之前就已經是迪士尼的“重點領域”。2019年,伊格爾主導建立了迪士尼三大流媒體平臺(Disney+、Hulu、ESPN)中最為核心的Disney+:這是一個覆蓋全年齡受眾的“合家歡”式流媒體平臺,包括迪士尼、皮克斯、漫威等多個品牌的旗下作品,也是迪士尼自己的原創作品的主要輸出陣地。其國內平臺面向美國及加拿大開放,國際平臺面向拉丁美洲及個別其他國家開放,另有Hotstar面向以印度為主的東南亞國家開放。

      \

      Disney+官網

      而在查佩克上任后,流媒體更是成為了迪士尼的絕對戰略重點,并以“火箭速度”迅速發展。2020年一年內,Disney+平臺付費用戶突破8000萬,使其在虧損29億美元的情況下股價不降反升;2021年,Disney+平臺用戶破億,實現這一成績僅用了16個月;而現在,迪士尼三大流媒體平臺總計付費用戶為2.34億人,已超出Netflix的2.22億人。

      但輝煌的增長數據背后,是持續數年的“燒錢”式投入。2021年,迪士尼預計的內容生產成本是140億美元–160億美元,但最終的實際生產成本是250億美元;2022年,僅是其預計的內容生產成本就高達330億美元。
      而作為對比的Netflix,其雖然在疫情期間經歷了相對嚴重的用戶流失,但其內容成本近年來一直穩定在160億美元-180億美元——這還是在迪士尼異軍突起、Netflix被迫跟著燒錢內卷后的成果。

      而成本猛增的同時,Disney+卻一直在走“低價”策略。其每月訂閱價格為7.99美元,跨平臺權益包(含三大流媒體的全部內容)價格為13.99美元;最常被與其相提并論的Netflix每月訂閱價格為9.99美元,跨平臺權益包價格則為15.49美元。

      \

      財報截圖

      燒錢拉客,價格偏低,各方面疊加起來,造成的后果便是“有用戶增長之名,無業務盈利之實”。迪士尼流媒體業績最慘淡的是2022財年的第四財季——營收49億美元實現增長,凈利潤虧損卻高達14.7億美元;本財季整體情況有所好轉,營收53. 07億美元,虧損上則環比減虧約1/3,總計虧損10.53億美元。

      總得來說,虧損一直是流媒體業務的總基調。據統計,2019年推出Disney+以來,迪士尼流媒體業務已虧損超80億美元。

      \

      財報截圖

      這長達4年的燒錢之路,投入與產出的性價比也極為有限。Disney+各子平臺的“從每名付費用戶身上取得的月均收入”約在5.62~5.95美元之間;而Netflix各子平臺的同一數據則在8-16美元之間,其盈利能力差異可見一斑。

      \

      財報截圖

      另外,還有一點最令人們關注的是,今年disney+最引以為豪的用戶數量也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環比下降1%,目前人數約1.62億,總計流失了約240萬。這背后的原因只能說是個偶然的失?。航衲甑鲜磕釠]能拿到印度超級聯賽(IPL)板球比賽的流媒體轉播權,致使以印度為主要市場的Disney+ Hotstar的用戶環比下降了6%。相比之下,Netflix已面對了數年用戶流失的問題。

      但這也在某種意義上預示著,迪士尼早晚會步入用戶流失的后塵:畢竟沒有任何一家視頻網站能夠永遠實現用戶正增長。

      用戶增長數優先還是盈利優先,或許正是伊格爾與查佩克的最核心的策略分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伊格爾指出,前兩年的迪士尼過于癡迷于漂亮的用戶增長數據——畢竟他們只用1年就完成了5年的用戶增長目標?!叭缓笸蝗恢g,所有人都沉迷于此,狂熱地相信這樣的增長必將持續,且將這當作衡量我們的最優先指標?!?/span>

      也因此,重新走馬上任的伊格爾非常堅定地將重心放在了“實現盈利”而非“用戶增長”上?!?我們不能再用激進的市場營銷和激進的內容支出來追求用戶數增長了,我們必須開始追求盈利能力?!闭腔谶@樣的理念,伊格爾制定了55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劃,其中包含內容成本(不包含體育)30億美元,非內容成本25億美元;并為此在人力方面裁員7000人。

      \

      Disney+官網

      削減成本之外,自然就是漲價:2022年底,迪士尼宣布從12月8日開始,把Disney+的無廣告版本價格從目前的每月7.99美元提高到每月10.99美元。原來的7.99美元會員變為帶廣告版本;跨平臺權益包的含廣告版本價格上漲至12.99美元,無廣告版本上漲至19.99美元。

      漲價不可避免會帶來一定的用戶流失。因此,在堅持2024財年內實現盈利的目標的同時,迪士尼也下調了對2024年的用戶預測。在一次盈利電話會議上,迪士尼預計Disney+平臺將擁有2.15億至2.45億用戶,而不是之前預計的2.3億至2.6億。

      目前或許無法斷定精簡的團隊與逐漸克制的內容成本投入能否幫助迪士尼實現在2024財年流媒體業務盈利的目標,但在逐漸減虧與投入產出性價比的提升方面,這些措施無疑帶來了很大希望。

      公司結構:是否將決策權交予創意團隊

      “高成本低價格”之外,迪士尼的流媒體危機還牽連出另一個問題:是否將財務、分銷渠道等事務的決策權交予創意團隊。

      查佩克的答案是“否”,而伊格爾的答案是“是”。

      \

      圖源:攝圖網

      根據外媒報道,2020年查佩克上任后,就一直希望“公司結構能夠更加明確清晰”,為此,他對公司框架做了極大的改動:將內容的分銷發行權從創意負責人處獨立出來,單獨組成了“媒體和娛樂分銷部門”,并交由自己的親信卡里姆?丹尼爾管理,讓這個部門負責進行財務決策與分銷渠道決策。在知名咨詢企業麥肯錫的幫助下,查佩克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審查所有運營環節,確定其中的冗余和節約成本的機會?!?/span>

      這一措施是否有實際提高運營效率,外人不得而知,但這無疑創造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如果一個內容的制作者,不能自己制定預算,也不知道作品將以怎樣的形式對外發行,是進入影院播放還是直接上線視頻網站,那他們就無法真正意義上對創造出的結果負責?!懊浇榧磧热荨?,任何作品的載體和播出渠道都對其內容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相關權力被架空,創作者只能“沒有頭緒”地進行內容制作,而作品最終是盈是虧,創意團隊和發行部門都無法為此擔責——畢竟沒人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

      電影《阿凡達·水之道》(圖源:迪士尼影業官方微信公眾號)

      在伊格爾看來,這樣的構造是極為不合理的。因此,他重新上任后立刻就宣布,將與公司的其他幾位高層一同研究如何對此進行調整。

      財報發布后的第二天,即美國當地時間2月9日,迪士尼正式宣布戰略重組,公司分為三個核心業務部門,分別為:迪士尼娛樂、ESPN以及迪士尼樂園、體驗和產品。最重要的是,“每個業務部門的領導者將對創意開發、營銷、技術、銷售和分銷承擔全面的運營控制和財務責任”。

      這也是伊格爾在決定進行改革后就反復強調的,“將更多的決策權交還給我們的創意團隊”。他相信,這能夠極大地有利于“成本控制合理化”。

      \

      企業戰略重組消息(迪士尼官網截圖)

      具體來看,迪士尼娛樂將由艾倫·伯格曼(Alan Bergman)和達納·沃爾登(Dana Walden)共同領導,他們負責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全部娛樂媒體和內容業務,包括流媒體業務,包括 Disney+和Hulu。ESPN作為聚焦體育的板塊被單獨獨立出來,包括ESPN網絡和ESPN+,由吉米·皮塔諾(Jimmy Pitaro)領導。同時,他還將負責管理和監督公司在全球所有迪士尼平臺(包括其國際體育頻道)上的全部體育內容。而迪士尼樂園、體驗和產品部門基本不變,繼續由喬什·達馬羅(Josh D’Amaro)領導。

      這是一次相當徹底的人事調整。在查佩克下臺后,與他高度“捆綁”的“媒體和娛樂分銷部門”負責人卡里姆?丹尼爾很快宣告離職。而在迪士尼正式公布重組結構后,流媒體首席技術官(CTO)杰里米·多伊格也離開了公司。

      伊格爾在公司結構重組的聲明中表示,“我們相信,我們正在圍繞創造力重塑公司,同時減少開支,這將為我們的流媒體業務帶來持續增長和盈利能力,讓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顛覆和全球經濟挑戰,并為股東帶來價值?!?/span>

      \

      圖源:迪士尼官網(disneyworld.disney.go.com)

      2023財年第一財季的迪士尼,就像一個受傷的人不惜一切代價恢復健康,于是接受了手術一樣,進行了“傷筋動骨”的改革,以不惜一切代價恢復增長?,F在,手術已經完成,至于病人是否能夠康復,只能交由時間驗證。但無疑,投資人和美國無數迪士尼品牌的粉絲都對此充滿信心。

      ?

      ?

      ?

      ?

      ?

      ?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新旅界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摘錄或轉載的第三方內容,僅為分享和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場,也無法保證其真實性,轉載信息版權屬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更多 一周熱門 更多 品牌欄目
      更多 品牌活動
      更多 文旅高層說
      更多 文旅大咖說
      更多 評論員專欄
      • 吳志才

        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導,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鄉村振...

      • 趙晉良

        新旅界特約評論員,暨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從事主題公園研究及相關工作12載,現就職于中國旅...

      • 余良兵

        現任永行資本董事總經理,負責消費升級各細分行業的投資。此前曾長期服務于中青旅,曾先后負責投...

      • 曾博偉

        博士,長期負責中國旅游發展戰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執筆起草眾多國...

      男人看的黄色视频免费看|天天曰天天添天天搞|91AV黄污不卡片|高清FreeXXXX性国产高
      <object id="cuktj"></object>

        <code id="cuktj"></code>

        <th id="cuktj"></th>

      1. <big id="cuktj"></big>

        <th id="cuktj"><option id="cuktj"></option></th>